THAD回顾 | 责任感在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 | 任飞
任飞
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我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,就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。从上大学就一直在学习建筑,对建筑设计也逐渐培养起了兴趣。读硕士和博士期间跟随我的导师学习深造,在设计院的大量实践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经历,这个过程对设计院的集体和氛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,因此在毕业时,我感觉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选择留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。经过这些年项目上的磨炼,感觉个人在专业方面的感悟和设计层面的执行能力不断提高,但对待建筑的初衷、责任感包括热情都没有变化,依然热爱建筑设计。
清华大学本身有很强的文化底蕴,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,也让我感受到了何谓“责任感”。院内的很多前辈,都为我们年轻一辈的建筑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。前辈们在设计中有自己的想法,同时也传承和发扬着清华大学的学术精神,并坚守执业建筑师的操守和社会责任。这对我无疑产生了很大影响。对我职业思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,一个是从书本上得来的,这是具有普适性的理念和观点;另一个途径就是从身边的人们身上感受到的,比如自己的老师以及身边的同事等。在老师和前辈们身上,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建筑的态度和责任感,包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自觉进步、追求卓越的品质。这些都对我的设计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,对我来说是很好的经历。
▲蒙医博物馆
▲平遥国际电影展主场馆
我个人对于文化类建筑项目比较感兴趣,近几年也经常有机会做学校类的建筑项目。由于我在学校的时间很长,毕业后也一直在清华大学内工作,所以对于学校的感情很深,有机会能把自己最为熟悉和直接的感受在项目中实践,尝试改善和创造一些哪怕有限的环境,我也感觉到那种建筑师最真实的满足。
对于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,一直都是建筑师热衷探讨的问题。在我看来传统很重要,但也同样要考虑到建筑的时代性。关键是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脉络,从文化产生的源头和变迁的逻辑去理解和把握,才能将文脉的发展与当代的现实相结合,用现代技术、材料等来体现传统精神。另外,在建筑设计中,也不能只考虑当下,更要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,考虑未来的状态,才能尽可能避免“奇葩建筑”出现。
▲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
在设计院工作的过程中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的项目。项目规模不算大,我们的设计方案本身也是比较平和的。之所以印象深刻,一方面是因为在历史环境中更新建筑需要把握和协调的关系很多,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个我全程盯现场的项目。自己画节点、到现场放样、和甲方确定细部、和工人师傅商量做法...... 整个项目下来,让我体会到了纸面与现场的差异,构思和完成之间的差异。好在这个项目在各方的帮助和努力下,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基本符合了我们最初的设想。
▲任飞副院长参加论坛
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,我还是希望能够在建筑师的层面上做得更好。希望自己在专业领域上多多积累,更要开拓眼界,多看多了解,能将以往关注学习的点逐步形成自己完整的系统认知,得到更新的体会。
希望我们的集体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,再接再厉,再创辉煌!